健康知识|胃肠炎多久会好,肠胃炎症状多久会好( 四 )


加减:恶寒发热者 , 可加荆芥、防风;头痛 , 加羌活、独活;如有宿滞伴腹胀者 , 去白术 , 加炒六神曲、鸡内金消食导滞 。

食滞胃肠型急性肠炎的辨治如何?
证候表现:恶心厌食 , 得食愈甚 , 吐后反快 , 腹痛 , 泻下秽臭 , 急迫不爽 , 泻后痛减 , 苔厚腻 , 脉滑 。
证候分析:饮食不节 , 尤误食腐蚀 , 或贪食生冷 , 暴饮暴食 , 致宿食内停 , 壅阻胃肠 , 气机失调 , 浊气上逆 , 而嗳腐酸臭;宿食下注 , 则泻下臭如败卵;若泻后腐蚀外出 , 则腹痛减轻;舌苔厚腻 , 脉滑是宿食内停之象 。
治法:和胃降逆 , 消食化滞 。
方药:保和丸加减:焦山楂、炒六神曲、茯苓、半夏、陈皮、连翘、莱菔子 。
方中山楂、神曲、莱菔子、茯苓消食和胃;陈皮、半夏理气降逆;连翘消食滞之郁热 。
加减:食滞化热 , 大便泻下不爽者 , 可投枳实导滞丸;若胃中炽热呕吐者 , 可加姜竹茹、代赭石之品 。

如何辨治脾胃虚弱型急性肠炎
证候表现:禀赋不足 , 素体脾虚 , 饮食不慎 , 即易吐泻 , 大便溏薄 , 呕吐清水 , 时作时休 , 伴有面色不华 , 四肢乏力 , 舌淡脉濡 。
证候分析:素体脾胃虚弱 , 运化失职 , 易吐泻交作 , 久泻不止;气血来源不足 , 故面色无华 , 四肢无力;舌淡 , 脉濡均为脾胃虚弱之象 。
治法:健脾补气 , 和胃渗湿 。
方药:参苓白术散加减:人参、白术、山药、茯苓、扁豆、砂仁、薏米仁、炙甘草 。
方中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炙草补气健脾;扁豆、薏米仁、山药淡渗利水;砂仁理气 , 使气机上下贯通 , 则吐泻可止 。
加减:夹有食滞者 , 宜加鸡内金、山楂、神曲;腹痛甚而喜温喜按者 , 可用干姜、白芍;久泻脱肛者 , 可服用补中益气丸 。

急性肠炎的成药及简易方治疗有哪些?
(1)香连化滞丸1丸 , 每日2次 。 用于湿热壅滞 , 腹痛腹泻 , 或下痢赤白 , 里急后重 。 或加味香连丸 , 主清热化湿 , 化滞止泻 。 寒湿阻滞型腹泻用香砂养胃丸 , 每次6g , 每日2次 。 食滞胃肠者用越鞠保和丸 , 每次6g , 每日2次 。 脾胃虚弱者用香砂六君子丸 , 每次6g , 每日2次 。 甘温益气、健脾养胃 。
(2)茯苓15g , 黄莲6g , 泽泻5g , 苡米15g , 车前子15g , 葛根15g , 滑石15g , 甘草3g , 用于湿热腹泻 。
(3)焦三仙各10g , 槟榔10g , 白蔻仁10g , 莱菔子10g , 丹参10g , 薄荷6g , 大腹皮10g , 元胡9g , 煎汤饮用 , 每日1剂 , 主治食滞胃肠 , 腹痛腹泻 。

怎样掌握急性肠炎的中医辨证治疗原则和方法?
急性肠炎属实邪致病、来势凶猛、发病急骤、变化突然 。 病因常为脾伤积湿 。 脾主运化 , 喜燥恶湿 。 胃主受纳 , 喜润恶燥 。 脾升胃降 , 表里为助 , 燥湿相济 , 共同完成消化吸收功能 。 一旦燥湿平衡失调 , 易现“湿胜则濡泻” , 本病病机在于脾胃的运化失职 , 脾升不及 , 则下溜而泻 。 急性肠炎以实邪为主 , 故祛邪是关键 , 邪去则正安 。 无论外感、食滞、内伤均可导致湿邪内停 , 祛邪主以祛除湿邪 。 祛湿之法不外芳香化湿、淡渗利湿、苦寒燥湿、祛风胜湿 , 辛通泄湿 , 健脾运湿、温阳化湿等 。 应分别根据寒、热、表、里、阴、阳、虚、实随证辨证选药 , 再加用健脾益胃之品 。
急性肠炎虽然是实邪致病 , 但亦因人而异 , 男、女、老、幼体质不同 , 具体分别对待 。 素有脾弱易泄泻或泻甚体弱伤及气阴者 , 尤应注意扶正 , 不能拘实邪所伤 , 即单认祛邪为法 , 而应掌握中医整体观念与辩证论治的特点 , 因症辨证 。 其治之要在于虚者补之 , 寒者温之 , 食积则消导 , 湿热则清利 , 陷下必升提 , 滑脱需固涩 。 对本病常用的方法有:祛积消食法、导滞攻下法、清热利湿法、行气消胀法等 。 体弱久泻者 , 可用温中健脾法、涩肠止泻法、养阴清热法、扶阳固脱法等等 。 临床常见寒热、虚实证候 , 往往不是单纯存在 , 故治法也不能截然分开 , 须据病情 , 因机灵变 。 用药须注意几点:①清热苦寒之品 , 中病即止 , 不宜久用 , 否则易伤脾胃之气 。 ②淡渗利湿之剂 , 不可用之过量 , 渗利过度则津枯阴遏 。 ③固涩之剂 , 不可用之过早 , 固涩收敛过早 , 致积滞未消 , 余邪留寇 。 ④攻下之剂不可多用 , 攻伐太过则伤元气 , 尤对虚弱者更应慎用 。

推荐阅读